如何拍摄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录像,是学校教育教学常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顾名思义,课堂教学录像就是利用摄录设备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拍摄下来,以真实反映课堂教学行
为以及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
由于课堂教学录像能够客观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师讲授的教学思想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能力技巧是否娴熟、教学内容资源是否丰富、教学组织
管理是否系统以及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效果是否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而在推广优秀课堂教学经验、开展课改研究、进行教学指导、评价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评估和建立教学档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课堂教学实录的种种客观实际限定,诸如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性,教师和学生的形象、表达、表情、衣着,教学教具,教学环境,拍摄的机器设备的质量
和数量,教室的光线、辅助灯光,拍摄制作人员等,都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因素,无法或
和数量,教室的光线、辅助灯光,拍摄制作人员等,都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因素,无法或
很难改变替代。就现实的条件而言,要拍摄制作一部好的课堂教学录像应该着重突出3点:一要反映出教师明确的教学目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扎实的教学功
底教学风格及教学风范等;二要捕捉到学生认真听课、努力思索、积极参与、消化吸收的神态;三要在后期编辑制作时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性、完美的艺术性
和符合教学规律的可视性。为此,拍摄和制作人员应明确和把握好其中的要点。
一、课堂实录片的拍摄中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在课堂实录片中,授课教师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具体的教学片断和细节中,又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多不同之处。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如下:
1、服装忌穿黑白红
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象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
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授课教师着白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引
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注意不要穿窄条,小格衣服。还应注意不要穿短、露、透的服装,否则就会造成教师的教态与所处的教学气氛不符
。
2、语言流畅莫背诵
堂好的实录课,教师在讲课中应生动活泼,教学语言既规范,又口语化、生活化。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背教案,如同演员在台上背台词,极易造成枯燥、
乏味,使听课学生的参与性大大降低。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案时,把课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好,反复背诵。
3、勿戴首饰化淡妆
在课堂实录片的拍摄中,禁止教师戴首饰,包括:耳环、耳坠、项链、戒指和时装表等。因为戴首饰上课,尤其是课堂实录,将会有很多近景、特写镜头,
使这些首饰的款式、色泽暴露得一清二楚。造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首饰的反光还会干扰整个画面。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授课教师如果染了红指甲,拍摄
特写镜头时就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因为鲜艳的红颜色总是往前跳的。以上问题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使教师失去高雅大方的教态。
在拍摄课堂实录片时,提倡教师化妆,但只能化淡妆。若不化妆,在灯光的照射下,脸色惨白。略施淡妆,可以产生精神饱满、美观大方的效果。
4、避免无故乱走动
讲课中不是不允许教师走动,而是不要无目的的走动。有些教师平时讲课的习惯是拿着书,一边讲一边在黑板前来回走,或是串行。造成镜头无法跟,因为
讲课时镜头应选用中景拍摄老师,如果老师在不停地运动,会使画面背景始终晃动,使人头昏眼花。在拍摄时,授课教师因教学需要的走动要绝对保证。授
课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避免在讲台、黑板、投影器、电视机之间频繁反复地走动,应在某一位置相对停留稍长一段时间。
5、媒体使用要规范
一堂好的课堂实录中会使用很多种媒体,各种媒体的使用有它的规范化要求。媒体使用得不规范,会干扰课堂教学的气氛,破坏课堂教学的效果,严重者会
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6、课前准备细调整
授课教师在课前应熟悉各种设备的功能,应做到能够熟练操作。授课教师与拍摄人员在课前应共同将所用设备安装调试好,做到课上使用时万无一失。
7、书写板书勿遮挡
在课堂实录片的拍摄中,教师在书写板书的同时,从摄像机的画面上就应该能够看到板书内容,而不是在老师书写完毕后才能看到。这就要求在书写板书时
老师身体不可完全正对黑板,而是身体稍向左侧,把板书露出给摄像机镜头。此时,虽然老师的书写姿势不太舒服,但是摄像机大多采用近景、特写的景别
拍摄板书。此刻,教师的身体应在画面之外,不会影响课堂实录片的整体效果。
做到"书写板书勿遮挡",就可以保证从电视画面上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否则,就会使获取的信息滞后,如果课堂板书较多,还会影响教学进度。
8、定好区域长方形
授课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一个片断的内容最好安排在一个长方形区域内,这个长方形的宽高比应为4:3,也就是电视屏幕的比例。如果做到这一点,在拍
摄板书时就可以使必要的内容充满画面,而无关内容又不进入画面。否则,一条定义从黑板左端直写到右端,构图时只能用全景才能拍全,此时画面中的文
字与数字却小得难以辨认了。
9、溶液、试剂贴标签
在录化学实验时,应将溶液、试剂瓶上贴好打印的名称标签,标签上要标明中文名称和元素符号,并且要字体大,颜色醒目(用原来的商品标签效果不好)。这
样,拍摄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时,在镜头上可以一目了然。
10、实验演示步骤清
讲课老师在演示实验时,要做到步骤清楚、语言简明扼要、操作准确。在观察反应变化时,如果不再需要操作,授课教师应稍稍离开仪器,在镜头上看也就
是让教师退出画面,使拍摄的主体更加突出。
三、课堂实录中的拍摄用光
大多数课堂实录片是在教室拍摄完成的。在教室拍摄时,如果采用自然光照射,应注意在拍摄的景区内不应有日光直射的部分,以免造成画面中一部分光照
相对过强(过曝光),而另一部分光照相对较弱(曝光不足)。此时如果以较暗的部分为基准增大光圈,就会使光照过强的部分曝光更加过度。如果以较强
的部分为基准缩小光圈,就会使光照较弱的部分更加曝光不足,景物难以辨认。
好的布光效果应该是每一局部的照度尽可能均匀一致。不要有光照过强或过弱的部分,也就避免了图像中有过曝光或曝光不足的缺陷,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过
强过多的阴影出现。
四、课堂实录中对音频信号的处理
选择拍摄课堂实录片的教室,应远离噪声源。如有室外环境噪声,应关窗,挂窗帘,以减小噪声。一部好的课堂实录片中的音频信号应圆润、宏亮、清晰,
无交流声、不失真。为达到这一要求,在拍摄课堂实录时最好采用调音台。将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输入调音台,经调音台调试后,再将信号输入给录像机进行
记录。这样做虽然较为复杂一些,但它的优点是音质好。在拍摄中还应注意教师与学生声音的大小比例要调整适当,随时监听音频信号的状况,防止电平过
低或过高。
如没有调音台,可将麦克风的音频信号输入到特技切换台的麦克风输入插口。这样,对音频信号只能做电平强弱的调整,而不能对音质调整补偿。
七、对拍摄中不理想镜头的补拍与更换
在拍摄课堂实录中,教师、学生、板书、实验仪器在布光时,必须给予足够的照明才能拍摄。而投影幕、电视屏幕在没有外加灯光时,才能还原出清晰的图
象。
看来,在用光问题上两种情况是相互矛盾的。有人曾经尝试过每逢用投影和电视时就用关灯的方法拍摄,我认为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以下二点:
1、时而关灯、时而开灯,增加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课堂教学。
2、在使用投影、电视时,关灯虽然图象清晰了,但拍摄学生反映镜头,或学生做老师在投影幕上出的练习题时,却因光线太暗而无法拍摄。
以上方法的弊病是顾此失彼。
我们主张在老师上课时,应连续不断地拍摄下来,然后再降低照度在原带上使用插入图像的方法补拍,也就是将原来不太清晰的图像换掉。此种方法既保留
了原来课上的同期声,又在原处换上清晰的画面,还不干扰课堂教学。
在拍摄课堂实录中,因各机位摄像员的反应速度和教学意识的不同,发生构图不正确、画面选用不合理、漏拍等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什么是漏拍呢?简单地
说就是作为观看课堂实录片的人,因教学要求需要看到,也想看到,在实录片中却没有看到的就是漏拍。这主要是由于摄像员所拍的镜头不到位和导播切换
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的。漏拍不仅仅指画面没有拍到,按教学要求需要拍特写却拍成全景,我们同样认为是漏拍。所以摄制人员必须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
多向授课教师请教该学科的知识,才能拍出一部较好的课堂实录片,使我们的完成片中少一些遗憾。
八、课堂实录片的后期编辑
在课堂实录片素材拍摄完成后,由于存在补拍镜头,还有些课超过规定时间的长度,需要加片头、片尾字幕等,这都需要后期编辑。
什么是符合要求的教学录像带,国家教委发布的《电视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的通知中规定必要的内容及时间。
编导及摄制人员要努力熟悉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使我们拍摄的课堂实录片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具有高度的教育性、科学性和
编导及摄制人员要努力熟悉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使我们拍摄的课堂实录片处于教学改革的前沿,具有高度的教育性、科学性和
示范性,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做出贡献。